[優活工作誌]2012.12.1-2012.12.31
三芝小木屋
12月期間,我們三芝小木屋的進度大躍進,有了山上吳大哥的幫忙,擱置已久的屋頂在一天之內完成80%.
在骨架上先上一層夾板, 這花了大家一點時間動腦思考怎麼排放,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大家同心協力.
固定好夾板後,接著上防水膜.這次使用的防水膜是我們找到的秘密武器~自粘式防水毯,不用另外上柏油,釘上釘子也不需要再用silicone補縫隙,有分砂面跟PU面.貼防水膜時需要大家的合作及良好的默契,才能貼得又直又正.
有人在上面貼,有人在下面負責裁.
幾位壯丁反覆試了好幾種方法...
貼到這已經抓到訣竅!
考量採光問題,我們在部分屋頂開了洞.因為經費有限,先舖上透明塑膠桌墊並出奇招用膠條跟大型釘書機固定起來.
很有現代感的透明天窗,其實都是簡單的材料做成.雖然用的是便宜的塑膠桌墊,但這一幕看出去還是很美.
坐在小木屋裡望出去,山谷對面綠意盎然的山頭盡收眼裡.
這是最後完成的樣子,雖然還有許多要調整的地方,但至少它已經是一間可以避雨遮陽的大帳棚.有興趣的朋友下次來歡迎睡看看!
順便一提,這個是純手工打造的梯形置物架(其實它真的是一個樓梯...),不知道有沒有人有想要學?收集廢木料就可完成!
麻豆窯整理
這個月我們去台南麻豆總爺國小幫朋友整理一個陶窯.這個窯看起來所費不貲,但蓋好以後只燒了兩次就因為冒黑煙被抗議而閒置。隱身在停車棚旁的角落,連當地人也不知道,這個窯如果有灶神,想必也很寂寞吧!
先把表層的石綿拆掉.
拆下來的碎片,也足足裝了好幾麻布袋.
陶窯表層清理乾淨後,討論如何進行外表簡單的改造.
最後決定先幫它上了顏色.
窯裡頭也要清理.
我們這一天的任務,就是幫忙拆了表層,打掃乾淨,幫窯稍微換了外衣.後續朋友還會有一連串的改造計畫.不知道我們還有沒有緣分跟進,不過當真希望這個窯能 好好被利用.
拜訪新店花園新城~唐敏的樸門小農園!
在2012年倒數的最後幾天,我們抽空拜訪了位於新店花園新城的樸門講師、也是一位可愛的外國人~唐敏( .
唐敏
這天我們拜訪的,是她位於新店花園新城社區的農場.
從大馬路旁的小斜坡走下去,看到的是用竹子搭成的階梯與步道.這些竹子都是在地的作物.
小小的農園原本是一個破舊的溫室.別人眼中幾已頹痞的廢墟,唐敏依著現有的條件,將它變成一個生機盎然的小農園.
將撿來的鐵盆埋進菜圃裡,做成小型的水池.
將山壁湧出的水源直接收集,用來澆灌菜園.
這個地方原本幾乎沒有土壤,靠著長期的堆肥覆蓋,如今已形成一層肥沃的土壤.
簡單的堆肥空間,也都是用撿來或附近居民給的不要廢棄物所搭建而成.
廢棄的櫃子以及一點巧思,馬上有了放工具的空間.
突然覺得,要做對地球友善的事,最簡單的就是減少購買.多花點心思利用身旁週遭的物資,從小處做起,不僅能減少地球上的垃圾,也能增加動腦與手作樂趣,而唐敏的農場正是很確實地貫行這件事,這也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收穫.
雨水回收系統課程
利用回南部的小空檔,參加了後壁協力造屋計畫舉辦的雨水回收系統工作坊.
這是一個實作的課程,參加的學員除了聽課,還要親自觀察場地、設計、買材料、完成整個雨水回收系統.
過程中許多細節確實讓不是水電背景的我們遭遇困難,不過透過親自動手的過程,讓雨-水收集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這是最後完成的模樣.雨水從上頭屋頂的集水渠收集以後進入藍色桶子,然後接管進入廁所裡的馬桶水箱.
透過簡單的設計,就能把天上降下來的雨水回收再利用,以一戶而言雖然省下的水量不多,但如果家家都有這樣一套系統,也就能形成千家水庫的集體力量.有興趣也想設計雨水回收系統的朋友,可以跟氧化鐵工作室聯絡http://blog.xuite.net/hifly.jacklee/Fe2O3.
搬運工的日子
感謝總是有朋友記得把可用的物資留給我們,經過幾次我們也成為越來越專業的搬運工,東西怎麼拆怎麼上車怎麼排放怎麼運用,這些細節不經歷還真不知道怎麼處理.謝謝大家啦!
小葉欖仁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