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一段一年多的合作關係後,優活山林於此時此刻,以重新出發的心情,在原本的道路上繼續前進。而這樣的重新出發,隨著尋找新基地而逐漸展開。
7月27日,看了新竹三塊地,分別是橫山鄉沙坑、十分寮以及芎林。之後轉而北上,到淡水和三芝看了兩塊地。7/月29日這天,則遠征至宜蘭員山鄉探險。
-沙坑-
哇!有纜車耶~不過這不是載人的,而是亞洲水泥用來運送水泥原料的纜車。
走過小橋,向左轉個彎,就可以抵達我們要看的地。過橋時觀察了一下橋下的小溪,溪水還蠻清澈的。
這邊的地大至分成兩塊,一塊靠溪,大部分已開發為菜園,另一塊靠山坡,由馬蹄形的山坡圍繞著,彷彿一座太師椅,據說是風水很好的地。兩塊地中間隔著一條小路,小廂型車都還開得進來。
(左:今天一起看地的除了優活的成員,還有幾位志工夥伴。看地的同時,其實也順便踏青散心。 右:站在菜園上,聽著地的主人比畫位置。)
(這兩張圖分別是靠溪邊的菜園及靠山坡的太師椅地,只是綠壓壓的一片,不到現場還真難看出個所以然。靠溪的菜園上面已經種了好幾樣菜,太師椅地原本是池塘,現在變為沼澤,種滿了筊白筍。)
下面這張是開上山坡往下俯瞰的照片。嗯嗯...依舊是綠壓壓的一片,我想只有野地經驗豐富的佛手瓜看得出所以然吧!樹叢中其實隱身一間藍屋頂的屋子,只是這個角度看不出來。
-十分寮-
距離沙坑不到十分鐘車程的第二塊地,是一面如牆般的陡坡,坡的下方,有一條小溪流過,要上去得橫越溪流。這塊地無法耕種或住人,但很適合做為探索冒險的活動基地。
(左:小小的車與人影的前方,就是那一面"牆"。 右:山坡正下方的小溪流。)
-芎林-
大約再10分鐘的車程,我們到達另一塊位於芎林鄉的地。這塊地遠遠望去,也是一面"牆",不過面積比之前那塊地大,坡度也比較緩。如果之前那面牆適合進行高階的探索冒險活動,這塊地大概就是適合中階版的吧!
(左:山坡看似近在眼前,但走進去還得費一番工夫。 右:沿途有好多長得像熱狗的怪植物,原來是水蠟燭。)
看完三塊地,已經過了12點。我們直接找一個涼爽有樹蔭的地方野炊,今天的午餐是水餃跟康寶濃湯。
午餐後繼續下午的行程--淡水與三芝。
-淡水-
這塊地在很靠近三芝的淡水,是一片緩山坡地,平地較少。高高的高壓電塔座落期間,高壓電纜直接橫越上方。 這塊地被其他地包圍其中,從西側有一登山小徑可通往,但最後只有佛手瓜走上去。天氣炎熱,其他人都已疲累,也只能待在下頭張望。
(望著炎日下的電塔地,我們的頭腦早已被烈日烤昏。)
(左:斗笠是看地的好幫手。 右:姑婆芋待在樹蔭下用ipad定位位置,順便躲太陽。)
-三芝-
距離電塔地不到10分鐘的車程,則是位於三芝的另一塊地。這塊地依著小徑成狹長型,地勢傾斜,靠路邊的部分種滿果樹,其餘部分則雜草、樹木叢生。
(左:小徑右邊,就是那塊狹長的地。)
看完這裡,今天的看地行程終於結束。在這種炎熱的夏天看一整天的地,還真有點累人呢!
(這位就是地的主人,包括今天所看的地,以及接下來宜蘭員山的地。她同時也是默默支持優活的好夥伴。)
-宜蘭員山-
7月29日,我們再度出發前往宜蘭員山。這塊地位於員山榮民醫院附近的山頭,其實我們已是第二次造訪。一年前我們剛開始找地時曾經來過這裡,只是當時站在山下不得其門而入,也覺得我們應該沒有能力運用。
這次,我們跟著地的主人,決定好好探探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祕山頭。
(左:先在山下對照地圖,把地的位置比劃出來。 右:遠方山頭的背面,據說就是我們要看的地。)
在山下分別從兩個位置比畫出地的位置後,我們直接循著山路而上,尋找這塊連地主人都不確定在哪的地。
(左:是這裡嗎....?佛手瓜靠雙腳定位. 右:在哪裡呢.....?姑婆芋靠ipad定位.)
(左:是那裡嗎.....?大家站在山頭想像. 右:是哪裡呢....?看來是要請問外星人了.)
(左:是不是這裡....?趕緊問一下在附近耕種的農夫。 右:在哪裡啊.....?! ipad螢幕不敵太陽光,看都看不清楚,只好用衣服蒙頭擋掉太陽光。看來ipad應該出個野戰版。)
我們嘗試從不同路徑尋找,幾乎把整個山頭繞遍了,再搭配ipad的定位系統,終於摸清楚這塊地大致的位置。這一帶幾乎已被開發為農業耕種及園藝種植。只有這塊地仍然保留著原始樣貌,也因為太原始,所以我們只能暫時從遠遠的地方遙望。
如果要用這塊地,大概需要從探勘開始吧....
宜蘭真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加上山頭上一眼盡覽蘭陽平原及太平洋的好光景,讓人身心不禁開闊起來。
從山頭離開已經下午4點多,今天還真是優活山林有史以來最長的探地之旅。
今天碰巧地主人在宜蘭的朋友進行稻米收割,下山時我們順道去看看,也捲起袖子幫忙。
(小小一塊農田,採有機種植,收割時動員許多親朋好友前來幫忙。)
(捲起袖子幫忙曬稻穀的同時,心裡想著有朝一日希望我們也能曬自己的稻穀。)
綜合前兩天看的幾塊地,評估沙坑使用的機率最高,所以決定先進行第二次探勘。
-7/31再探沙坑-
今天順便讓姑婆芋練習開手排車,姑婆芋氣勢不凡,遇到路上橫著的樹幹完全不退縮....
(結果樹幹卡在車下方,只好請佛手瓜幫忙。)
探勘前的準備:綁鞋帶、穿長袖、攜水壺、帶開山刀。還有帶著愉快、冒險的心情。
探路像是一場好玩的探險遊戲,一邊走一邊拿著開山刀開路,我想對很多大男孩小男孩來說,應該是一種浪漫與豪情吧,呵呵~
(姑婆芋遇見姑婆芋!)
上次在樹叢中的藍屋頂房子,這次終於見到廬山真面目。這間磚造的房屋似乎已有一段時間無人居住,但看來水電都有。屋子前有一片大平台,站在平台望出去可以俯瞰整片地。
從菜園旁往下切,會經過好幾叢竹子,仔細一看,發現有不少綠竹筍。再繼續往下就能切到溪谷,這條溪流清澈見底,冰涼沁心,很適合進行溯溪活動。
我們用布條標出幾個主要目標,同時也都用ipad定位下來。對於這塊地的輪廓及想像,算是越來越清楚了。
繞上制高點勘查時,意外發現一間土地公廟,濃濃的香燭味及乾淨的環境,顯示附近有居民固定來燒香維護。燒了香跟土地公拜個碼頭,希望祂能保佑我們找地的過程一路順利。
每塊地都有不同的個性,各有擅長。春花秋月,各有韻味。
小葉欖仁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