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禮拜起連續一個月,我們將參與樸門部落舉辦的綠屋工作坊-窯烤烘焙課程,學習以手作的方式,用泥土、砂石、稻稈、玻璃瓶等天然素材製作可以烤麵包、披薩的麵包窯。這次的製窯地點在萬里的野草莓園,這次我們除了學習怎麼製窯,還要發揮互助合作的換工精神,幫忙做過程的紀錄。

位於新北市萬里鄉二坪的野草莓園是由世代務農的林氏家族所共同經營。2011年5月由林氏姐弟接管這片土地後,為了學習照顧土地的態度與方法,農場主人之一月愼姐便積極參與各種進修課程,而後 更取得了PDC的認證資格,加入樸門部落生產會員,成為樸門部落家族的一員。野草莓園希望藉由復育環境的過程中,發展食物 森林、田園療癒與生態藝術創作,生產低碳食物與手作商品,並利用當地素材搭建土角厝,建立一個連結人與土地的部落,落實樸門照顧地球、照顧人類與資源公平 分享的精神。

一早大家先約在萬里國小集合。今天參加的朋友大約有20人左右,除了優活的夥伴以外,還包括大安社大的同學,以及對樸門設計有興趣的夥伴。

2012-05-19-09-20_16

從萬里國小開車,大約15分鐘後抵達野草莓園。走進去的路上,可見用稻草細心覆土的南瓜長得相當茂盛。

2012-05-19-09-41_21 

根據亞曼的說法,努力一點的話,下午16:30半就能下課回家。想想整個窯要在今天以內完成是蠻不容易的,所以還是趕快開始吧!

麵包窯的製作若依工作流程可簡單分成三個步驟:基座、基座填滿及窯面完成、窯體。

基座的前半段工程,農場主人月愼姐已在前幾天和家裡的工人先行完成。

這個基座的基腳是植草磚,上頭再用磚頭、水泥砌製而成。紅磚的寬是8塊磚(160公分),高是6塊磚(30公分)。

仔細看了一下,砌得很工整,以一個生手而言算是蠻厲害的。

2012-05-19-09-49_48 2012-05-19-09-49_49 

早上的工作分成兩部分進行,一組人負責把基座填滿,另一組人負責準備窯體要用的土糰。 

-基座-

基座底層先鋪一層大石頭,不妨發揮環保精神,去撿工地打下來的廢磚即可。

2012-05-19-10-09_78

 

第二層鋪中度大小的石頭(3-6公分),同樣可以去工地撿碎磚瓦代替。總之就是請大家發揮創意,盡量找周圍的素材,發揮撿創精神,不一定要花錢去買。

2012-05-19-10-16_86

 

第三層鋪1-2公分的小石子,這部分的石頭比較難撿,所以只好用買的。

2012-05-19-10-25_90

 

第四層鋪一層玻璃瓶,據說玻璃瓶到一般餐廳、快炒店要就好了,還能要到同一規格的瓶子呢!

2012-05-19-10-40_96

 

鋪完瓶子後,再灑上一層細石頭把空隙填滿。

2012-05-19-11-35_121 2012-05-19-11-46_123 

 

基座的最後一層,要鋪上耐火磚,麵包窯燃燒時高溫會達400-500度以上,若用紅磚則容易裂開。鋪的時候要盡量鋪平,不要有高低起伏,訣竅是從某一個角落逐漸擴散鋪出去,每鋪一塊磚可拿木頭輕輕敲平,並適時地塞沙子、小石頭作高度上的微調。如果有水平儀輔助抓水平那就更好了。

2012-05-19-12-01_132  

 

大家鋪出心得了,越鋪越順手。鋪到最後如果有剩下小縫隙,就塞小石頭收邊。耐熱磚鋪設完成後,輕灑一些沙子填補磚與磚之間的縫隙,整個基座就大致完成了!

2012-05-19-12-52_177  

基座的填滿使用了這麼多石頭跟玻璃瓶,主要用意就在於增加基座的孔隙,這樣可以提高保溫效果,讓熱不容易流失。

 

-土糰-

另外一邊,有一組人正忙著準備窯體要用的土糰。

首先先做泥土測試,在玻璃瓶裡裝1/3的土壤,然後加水搖晃,靜置一陣子後可見土壤由下往上分成三層,最底層為顆粒較大的沙質土,第二層為顆粒小一點的土壤,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製作麵包窯使用的泥土所呈現的最好比例是1:1:1。

2012-05-19-09-53_62

土糰的材料除了土壤(泡過水)以外,還有沙子跟稻草,比例有人抓5:3:1,也有人抓5:2:1,重點是各地的土壤、濕度都不一樣,所以還是得視現場狀況而定,製作土糰跟做麵包一樣,經驗非常重要!

先準備一張帆布,把泡過水的土壤、沙子、稻草倒上去, 然後以人工腳踩的方式進行攪拌混合。過程中如果覺得太乾,可以一點一點地灑上少許的水。

2012-05-19-10-09_77 2012-05-19-10-15_85

踩的過程中須不斷的翻面,翻的方法很簡單,把帆布從某一邊掀起就能讓土壤翻面,非常簡單直接又有效率的方法。

2012-05-19-10-13_81  2012-05-19-10-13_83  

總之就是不斷踩踩踩、翻翻翻的過程。這項工作踩起來頗費力,所以需要大量人力,不過據說可以治香港腳喔!連腳上的角質都被踩掉了呢!

2012-05-19-11-21_114 

 

當天動工以後才發現土壤有點不夠,趕緊請壯丁去菜園裡補挖,土糰所使用的土壤以地面一公尺以下的土最好,這個深度的土比表土更少汙染,踩之前如果能過篩會更好,這樣可以把小石頭、雜質先篩濾掉,踩起來腳才不會不舒服。

踩的過程中會不斷加入切成10公分左右的稻草,這些稻草的功能在於增加土糰中的結構強度,其原理跟傳統土角厝的道理一樣。

 

2012-05-19-10-30_92 2012-05-19-10-23_89 

等沙子、泥土、稻草混和得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捏土糰了。

捏土糰跟揉麵粉一樣,要反覆搓揉把土糰中的空氣擠出來,然後捏成長約20公分,寬約10公分的長條土糰。拿著揉好的土糰一端在空中搖晃10秒,如果不會斷掉就表示土糰的黏度、濕度過關囉!

大家都髒的差不多了,顧不得乾不乾淨全都投入泥巴中。

2012-05-19-12-00_126  2012-05-19-12-09_149

完成好幾條土糰,鋪成一片像不像瑞士捲呢? 

2012-05-19-13-39_217

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

2012-05-19-12-08_146

基座跟土糰皆具備,先吃個午餐休息一下,下午再上吧!

今天的午餐由月愼姐家人精心準備,新鮮的沙拉、當季時蔬、以及自家養的土雞煮湯,美味的食物讓大家一掃疲憊,不禁食指大動。還有人說,能吃到這麼美味的午餐,揉再多土都值得!

2012-05-19-12-17_158 

因為天氣一直不穩,中間一度也飄起雨來,所以吃飽飯後大家就不再休息,直接上工!

 

-窯心-

參加活動前很多人都有個疑問,就是糊窯體時是不是應該先訂個板模,不然泥土一開始濕濕的,不是很容易塌嗎?

到了開始製作窯心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有簡單迅速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到底是甚麼方法呢?大家看看下面的照片就能了解....原來是用沙子啊!

2012-05-19-13-04_205 2012-05-19-13-07_209 2_cr    

把沙子砌成堆,形狀有點像半圓形,過程中須不斷噴水讓沙子固定。最後鋪上報紙,就可以開始造窯了。

3_cr 4_cr  

把剛剛做好的土糰從底開始一條一條糊上去。黏的時候要略微用力拋擲,土糰跟土糰交界的邊緣要稍微重疊,然後用手把土抹平,盡量不要留空隙,這樣將來燒窯的時候才不容易龜裂。最後還要用手指在土糰上搓洞,這樣可以增加孔隙提高保溫效果。

5_cr  6_cr 

記得留一個窯口,窯口的位置建議在風口或側風口,這樣燒柴時才不會被煙燻得灰頭土臉。

7_cr  

 

糊完第一層,接下來糊第二層。第二層的表面要盡量修飾平滑。

2012-05-19-14-46_221

大家糊第二層的同時,亞曼正努力地用磚頭砌窯口。

2012-05-19-14-43_220

 上面的地方糊不到,乾脆爬上來!

2012-05-19-14-55_224

 

做最後的修平。

2012-05-19-15-49_05   

這就是今天完成的麵包窯雛形,不知誰最後加了兩隻牛角,看起來有點像北海小英雄的頭盔。

接下來就是做外體的裝飾,以及一個禮拜後的開窯。窯體是泥土做的不能淋雨,所以上面先用帆布遮著。今天天公作美,幾度飄起雨來都讓大家緊張了一下,不過最終的大雨,倒是在大家收工回家後才降臨,這樣想想不禁覺得我們真的很幸運。

2012-05-19-16-21_229

 

看著眼前這個親手用土黏出來的麵包窯,心裡會突然很感動。摸著窯體時,彷彿能聽見窯的心跳,感受到窯的生命力,我想這就是與大自然連結的力量,也是大家共同參與創造所帶出來的力量。相信每個參與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吧!

真期待下禮拜的開窯啊:)

有興趣參與的人可以參考這裡http://permaculture.pixnet.net/blog/post/29847808

小葉欖仁  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ho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